更多服务
政府用工乱象折射深化改革之难
作者:郑思帆 日期:2014-05-14 浏览
山西汾西县近来可谓“名声大震”。先是媒体爆出汾西2011年组织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后3年没有安排面试的新闻。据说是汾西县组织的那次考试遭遇网络举报,被质疑“萝卜招聘”,汾西县新换届的领导班子将招聘叫停。网民批汾西县“隐情”太深,或批对应聘考生不负责。汾西县回应,将重新启动招聘工作。


接着新闻媒体又爆料,汾西县多个政府部门大量聘临时工,工资最低每月300元,没有社保,数月才领一次工资。网民又批政府率先违法。汾西县人事局方面讲,汾西县不允许政府单位用“临时工”,这些“临时工”都是各单位私下招聘的,没有报上级批准,财政不会拨款。而且,汾西县财政收入一年只有1亿多元,但工资支出约2亿元,无力负担更多的“临时工”工资。而拿超低工资的政府机关“临时工”,在忍辱负重等机会“进编”。


“临时工”不是法律范畴的用词,只是为区别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聘用人员的民间称谓。依据现实,财政没钱支付各机关单位私自雇用人员的工资,侈谈对政府雇用的编外人员权益保护没用。不过从政府部门大量雇用“临时工”这个孔洞看,政府机关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改革之难可见一斑。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重要的一环是放权,政府对社会事无巨细的管理,要转化为对社会的治理。表现在政府机关上的改革,从人们感观上讲,政府整体上要实现精兵简政,而只有放权才可能实现“精兵简政”。但30多年的改革中,最难的也最不见成效的改革,当属政府“精兵简政”——按下葫芦浮起瓢,公务员与日俱增仍嫌不够。


固然公务员增加,也因管理社会的实际需要,越是贴近基层的政府机关,越是感到人手紧缺,形成大量雇用“临时工”的现象。对于财政并不富裕的地方,机关雇用“临时工”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工资待遇问题,如此使政府机关更加舍不得放权,因为政府部门要依赖权力增加“收入”。就拿食品卫生安全来说,多个政府部门监管,可多部门监管又成了遇到问题相互推诿,可谁都不会放弃监管的权力,因为有权力才可能“招财进宝”。碰到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得召集多个监管部门开协调会,要求“齐抓共管”,显得政府部门工作效率颇为低下。


现实中,以工作表现争取进编的“临时工”,会比在编人员的工作效率高,又让政府机关偏爱雇用“临时工”,为了解决聘用人员的工资问题,就会想出各种办法利用权力去“罚款”或去“创收”,这又使得政府机关最不愿意的就是放权。难怪有些缺少审批事项权力和监管权的政府部门,会自嘲为“清水衙门”。


政府体制的改革,外在表现之一为“精兵简政”,然而机关“精兵简政”首先裁减的是“临时工”,这又让“临时工”很伤心,苦苦奋斗几年,干得多拿得少,只希望有朝一日能进编,却在深化改革中失去进入体制内的希望。


不能否认的是,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让政府服务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贴近民众的基层政府最感人手紧张。就如城市化建设兴起,出现很多有失大雅的“中国式”,于是“城管”之类的各种政府聘用的“协管”出现了,也让流行于计划经济时期、后被法律取缔的“临时工”称谓,在政府部门又流行开来。政府为解决“临时工”工资问题,会借助权力去“创收”,让政府放权的深化改革受阻;再有就是削减“临时工”的待遇,令同工同酬的公平被扼杀。


从政府部门雇用的“临时工”的问题上,对政府深化改革之难可见一斑。(来源:作者:金备 河南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