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语言不流畅怎么办?
语言确实非常重要,而我们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完美的掌握语言,信手拈来,做到不为语言所困,让语言成为表达我们思想,展示我们逻辑的工具。
语言流畅这个问题其实有好多不同的原因,首先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答题的时候我的语言会不流畅?我们应该回忆一下,自己平时在和朋友家人交流的时候,语言流畅吗?可能有少部分人平时生活中就讷于言辞,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要学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大部分人平时与人交流挺正常的甚至是个话唠,为什么答题的时候就会磕磕绊绊的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答题思路和内容想的挺好,就是不知道怎么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就是我在答案正文里反复强调的官方性与政治性,我们平时生活中说话是不会用新闻联播式口吻的,更多的是想表达个人的感受,但答题的时候我们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是需要理性与严肃性的,有时我们会觉得官方的一些言辞非常模式化,非常僵硬冰冷,感觉没有我们生活用语活泼,但是如果仔细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如果要严谨的表达出政治理念、施政措施之类,还真是需要用这种语言才能表达的最准确。提高方法:我们平时在看到一些社会现象、政府出台新措施的时候一般都会与周围人讨论一下,以后在与别人讨论的时候,想一下用官方的语言怎么表达。举个小例子:看个关于贩卖儿童的新闻,日常的表达是哎呀这种人太可恶了,孩子多遭罪啊,孩子的父母该多难过啊,这种人就该判死刑。理性的表达应该是这样的:贩卖儿童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不仅让儿童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更让父母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希望,会让一个家庭彻底崩溃,对于这种恶性的犯罪行为应该加大惩处力度。说的是同样的意思,但是显然后者才适合公务员面试。
2.因为一个词语或是短语而卡壳,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正说的好好的,突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或是说完的一段,不知道该怎么转到下一段去,一下子卡住了。这种情况原因是词汇量不足、句式不足。汉语是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有时候很多词语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确实大部分情况肯定会有一个词是最精准的表述,但是在考场这个情形下,我们应该学会替代,考官也不会纠结你一个词一句话用的是否精准。例如:A是B的根本,A是B的基础,A是B的重中之重,这样的表达其实都可以。再说短语,汉语的起承转合也是有很多的表达方式的,要学会灵活运用。举个具体的例子:在说到政府已经对某些不合理的地方立法时:
A:对于以上问题,政府已经通过制定XX法来保障人民的利益,balabala....
B:为了保障人民利益,政府已经制定了XX法来解决以上问题,balabala....
C: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保障人民利益,政府已经制定了XX法,balabala....
以上3种说法表达是同样的逻辑关系,想不起A用B,想不起B用C,不要因为一个短语影响语言整体的流畅性。提高方法:我认为这方面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模拟练习了。注意:练习如何迅速的组织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和认识。
3.引用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准确。有些考生在引用诸如领导讲话和特定表述的时候,往往过于追求准确,如果记得不牢固,往往出现一字一词往外蹦的现象,不但影响语言流畅,更会让考官质疑你的逻辑,怀疑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由于押中考题的背诵,而不是个人的思考。我们引用的时候,只要做到能用得体合理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但必须保证你的描述符合你引用的身份)。在这方面我见过一个最可惜的例子是一个女生,当时是6月份,前面答的挺好,在引用领导讲话的时候刻意的背诵,背到一半忘了,反复的重复上面的内容,磕磕绊绊,越重复越紧张,最后汗流到了眼睛里,痛的睁不开眼,考官看着心疼,说别紧张,你先擦一下眼睛。答题成绩可想而知。
明明有好多话说,但是越说越乱怎么办。
根据题目的描述,这应该属于逻辑不清楚的问题,看到一个问题,能想到很多要回答的点,但是缺乏一条逻辑的线将这些点串起来,形成一个条理清晰,逻辑鲜明的答案。
其实答题逻辑这个问题,真要展开是挺复杂的,因为不同的问题回答的时候有不同的逻辑。下面以国考水利部某机构的面试真题为例:
背景材料是A县经济欠发达,百姓大多外出务工,不可避免的有出外打工者权利得不到保障、黑中介骗人、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少等问题,A县本地人社局、教育局、职专针对以上现象办的各种技能培训学校提不起学员兴趣,各技能班冷热不一,热班老师压力大云云,大概3页A4纸的样子(太长就不写了,感兴趣的童鞋自己去搜一下),以下是问题:
1.你认为造成培训学校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职专培训学校热门班的老师感到压力过大向校方提出抗议甚至罢课,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3.县政府针对以上问题,让你筹备一个人社局、教育局、职专联席会议,你觉得重点需要筹备哪些内容?
4.你是县政府劳资办主任,在带队去某村考察的时候被群众围堵反映黑中介问题,你会怎么办?
5.在考察中你发现某村酱菜特别有名而且味道好,你会做哪些事?
从这5个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考题的进步,下面分开说下。
第一题比较类似于国考申论中的归纳总结类题目,根据材料大概有宣传不到位、知识陈旧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各机构组织的培训班混乱,百姓不知去哪报名、怕被骗等,回答这样的题目也是有逻辑性的,不是简单的把想到的答案各条罗列出来,而是应该按照如果你去解决这些问题的顺序来答,即哪些原因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在这里各机构不统一肯定应该是第一位,因为如果放任机构的不统一,即使加强宣传,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应该是1.机构不统一,2、知识陈旧,3、宣传不到位,答题逻辑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次是,还有之类的。
第二题则比较类似应急处理和人际沟通的复合题型,逻辑应该是这样:稳定好老师们的情绪,请培训老师先坚持授课以免影响学员的学习并承诺立即着手解决。然后抽调校委会人员考察哪些班急需老师,抽调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老师以扩充师资,最后考察那些班知识陈旧或学员太少,裁撤、归并这些培训班以达到师资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老师们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广大务工人员服务,可以看到逻辑是办事步骤的轻重缓急,最后是目的。
第三题比较类似传统的计划组织类题目,但是有重点二字,也就是说这个题不同于以前的人财物地时前期准备后期总结之类的来一遍,这里不展开说了。
第四题与第三题类似,应该是稳定情绪,选处代表反应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联合公安,工商),不能当场解决的记清问题,请示领导后给出承诺的办结期限等,然后结尾,相信在采取了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后,村民们能得到满意的意见并离去(不要想不离去怎么办?这是自己在把自己往死胡同里逼)。同样是轻重缓急的顺序。
第五题是办事的逻辑顺序,不存在轻重缓急的问题。逻辑应该是这样:考察下酱菜风味、营养成分等(这是在考虑酱菜能不能推广),考察知名度,影响范围等(这是考虑值不值得推广),考察下多少人会做酱菜,能不能帮传教带动形成规模(这是推广的必要步骤),最后建设现代化工厂保证卫生和品质,注册统一品牌防止不正当竞争、发展电商等多形式扩大销售渠道(这是如何更好的推广),最后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解决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更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这是目的)。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面试题的走向是更倾向于结合实际问题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并且问题越来越具体,也兼具考察了考生对各机构职能的了解,我们答题的逻辑就是办事的逻辑顺序,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的顺序,答题的时候不要为了答题而答题,这样往往欲速则不达,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想象成一名政府人员,自己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会怎么做,按照做事的顺序把想到的百万雄师给串起来,才能避免回答时的单枪匹马。回答时注意逻辑连接词,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等,这样逻辑会变得更加清晰。
语言流畅这个问题其实有好多不同的原因,首先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答题的时候我的语言会不流畅?我们应该回忆一下,自己平时在和朋友家人交流的时候,语言流畅吗?可能有少部分人平时生活中就讷于言辞,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要学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大部分人平时与人交流挺正常的甚至是个话唠,为什么答题的时候就会磕磕绊绊的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答题思路和内容想的挺好,就是不知道怎么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就是我在答案正文里反复强调的官方性与政治性,我们平时生活中说话是不会用新闻联播式口吻的,更多的是想表达个人的感受,但答题的时候我们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是需要理性与严肃性的,有时我们会觉得官方的一些言辞非常模式化,非常僵硬冰冷,感觉没有我们生活用语活泼,但是如果仔细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如果要严谨的表达出政治理念、施政措施之类,还真是需要用这种语言才能表达的最准确。提高方法:我们平时在看到一些社会现象、政府出台新措施的时候一般都会与周围人讨论一下,以后在与别人讨论的时候,想一下用官方的语言怎么表达。举个小例子:看个关于贩卖儿童的新闻,日常的表达是哎呀这种人太可恶了,孩子多遭罪啊,孩子的父母该多难过啊,这种人就该判死刑。理性的表达应该是这样的:贩卖儿童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不仅让儿童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更让父母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希望,会让一个家庭彻底崩溃,对于这种恶性的犯罪行为应该加大惩处力度。说的是同样的意思,但是显然后者才适合公务员面试。
2.因为一个词语或是短语而卡壳,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正说的好好的,突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或是说完的一段,不知道该怎么转到下一段去,一下子卡住了。这种情况原因是词汇量不足、句式不足。汉语是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有时候很多词语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确实大部分情况肯定会有一个词是最精准的表述,但是在考场这个情形下,我们应该学会替代,考官也不会纠结你一个词一句话用的是否精准。例如:A是B的根本,A是B的基础,A是B的重中之重,这样的表达其实都可以。再说短语,汉语的起承转合也是有很多的表达方式的,要学会灵活运用。举个具体的例子:在说到政府已经对某些不合理的地方立法时:
A:对于以上问题,政府已经通过制定XX法来保障人民的利益,balabala....
B:为了保障人民利益,政府已经制定了XX法来解决以上问题,balabala....
C: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保障人民利益,政府已经制定了XX法,balabala....
以上3种说法表达是同样的逻辑关系,想不起A用B,想不起B用C,不要因为一个短语影响语言整体的流畅性。提高方法:我认为这方面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模拟练习了。注意:练习如何迅速的组织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和认识。
3.引用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准确。有些考生在引用诸如领导讲话和特定表述的时候,往往过于追求准确,如果记得不牢固,往往出现一字一词往外蹦的现象,不但影响语言流畅,更会让考官质疑你的逻辑,怀疑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由于押中考题的背诵,而不是个人的思考。我们引用的时候,只要做到能用得体合理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但必须保证你的描述符合你引用的身份)。在这方面我见过一个最可惜的例子是一个女生,当时是6月份,前面答的挺好,在引用领导讲话的时候刻意的背诵,背到一半忘了,反复的重复上面的内容,磕磕绊绊,越重复越紧张,最后汗流到了眼睛里,痛的睁不开眼,考官看着心疼,说别紧张,你先擦一下眼睛。答题成绩可想而知。
明明有好多话说,但是越说越乱怎么办。
根据题目的描述,这应该属于逻辑不清楚的问题,看到一个问题,能想到很多要回答的点,但是缺乏一条逻辑的线将这些点串起来,形成一个条理清晰,逻辑鲜明的答案。
其实答题逻辑这个问题,真要展开是挺复杂的,因为不同的问题回答的时候有不同的逻辑。下面以国考水利部某机构的面试真题为例:
背景材料是A县经济欠发达,百姓大多外出务工,不可避免的有出外打工者权利得不到保障、黑中介骗人、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少等问题,A县本地人社局、教育局、职专针对以上现象办的各种技能培训学校提不起学员兴趣,各技能班冷热不一,热班老师压力大云云,大概3页A4纸的样子(太长就不写了,感兴趣的童鞋自己去搜一下),以下是问题:
1.你认为造成培训学校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职专培训学校热门班的老师感到压力过大向校方提出抗议甚至罢课,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3.县政府针对以上问题,让你筹备一个人社局、教育局、职专联席会议,你觉得重点需要筹备哪些内容?
4.你是县政府劳资办主任,在带队去某村考察的时候被群众围堵反映黑中介问题,你会怎么办?
5.在考察中你发现某村酱菜特别有名而且味道好,你会做哪些事?
从这5个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考题的进步,下面分开说下。
第一题比较类似于国考申论中的归纳总结类题目,根据材料大概有宣传不到位、知识陈旧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各机构组织的培训班混乱,百姓不知去哪报名、怕被骗等,回答这样的题目也是有逻辑性的,不是简单的把想到的答案各条罗列出来,而是应该按照如果你去解决这些问题的顺序来答,即哪些原因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在这里各机构不统一肯定应该是第一位,因为如果放任机构的不统一,即使加强宣传,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应该是1.机构不统一,2、知识陈旧,3、宣传不到位,答题逻辑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次是,还有之类的。
第二题则比较类似应急处理和人际沟通的复合题型,逻辑应该是这样:稳定好老师们的情绪,请培训老师先坚持授课以免影响学员的学习并承诺立即着手解决。然后抽调校委会人员考察哪些班急需老师,抽调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老师以扩充师资,最后考察那些班知识陈旧或学员太少,裁撤、归并这些培训班以达到师资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老师们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广大务工人员服务,可以看到逻辑是办事步骤的轻重缓急,最后是目的。
第三题比较类似传统的计划组织类题目,但是有重点二字,也就是说这个题不同于以前的人财物地时前期准备后期总结之类的来一遍,这里不展开说了。
第四题与第三题类似,应该是稳定情绪,选处代表反应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联合公安,工商),不能当场解决的记清问题,请示领导后给出承诺的办结期限等,然后结尾,相信在采取了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后,村民们能得到满意的意见并离去(不要想不离去怎么办?这是自己在把自己往死胡同里逼)。同样是轻重缓急的顺序。
第五题是办事的逻辑顺序,不存在轻重缓急的问题。逻辑应该是这样:考察下酱菜风味、营养成分等(这是在考虑酱菜能不能推广),考察知名度,影响范围等(这是考虑值不值得推广),考察下多少人会做酱菜,能不能帮传教带动形成规模(这是推广的必要步骤),最后建设现代化工厂保证卫生和品质,注册统一品牌防止不正当竞争、发展电商等多形式扩大销售渠道(这是如何更好的推广),最后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解决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更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这是目的)。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面试题的走向是更倾向于结合实际问题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并且问题越来越具体,也兼具考察了考生对各机构职能的了解,我们答题的逻辑就是办事的逻辑顺序,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的顺序,答题的时候不要为了答题而答题,这样往往欲速则不达,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想象成一名政府人员,自己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会怎么做,按照做事的顺序把想到的百万雄师给串起来,才能避免回答时的单枪匹马。回答时注意逻辑连接词,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等,这样逻辑会变得更加清晰。
上一条:
经典面试问题与回答技巧
下一条:
新人面试前风水常识